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为满足业务发展需要,国内商业银行纷纷启动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的建设工作。核心业务系统是支撑商业银行各项业务高速运转的“中枢”,是各分支机构、网点正常营业的重要保障。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的更新迭代是商业银行的“头号工程”。
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更新迭代的背景
近年来,金融机构由于未对自身信息系统做到有效安全控制而被监管单位处罚的情况时有发生。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上线受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多项监管,需以安全评估、代码审计、渗透测试等多种方式验证系统满足相关安全要求,识别并修复可能影响业务连续性、数据安全或客户隐私的安全风险。
另一方面,信创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不断出台相关政策对行业的发展进行支持。信创化与数字化本质是“安全”与“创新”的双螺旋演进,在全球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商业银行需要积极推动信创技术的应用与创新,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服务水平。
金融业务具有高度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首先,资金类操作存在逻辑错误引发的资损风险;其次,复杂产品业务规则的安全验证面临挑战;第三,账务数据需要防范篡改风险。由于商业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涉及多系统协同运作,面临内外部系统对接时的安全风险,以及跨渠道交易的一致性问题,所以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上线之前的安全工作尤为关键。
软件开发安全理念已成业内共识
商业银行普遍在新一代核心系统的研发过程中贯彻实施了安全开发的理念和方法论,拉通需求、设计、开发、测试研发全流程的安全活动,实现将安全融入研发过程的目标,确保在当前阶段能解决的问题不遗留到下一阶段,实现问题修复成本的降低和安全左移,全面提升研发过程安全管控能力和研发安全质量。
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上线前开发安全的重难点
在项目开始之初:首先明确开发团队、厂商、安全团队及安全厂商的职责,加强多方协同落实安全需求分析、代码审计、渗透测试等工作;
整体方案结合技术手段与管理流程,覆盖从设计到上线的关键环节,形成闭环管理,有效提升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效率优先,兼顾安全
1)细化项目类型,大幅降低工作量
按照新增和改造对项目类型进行划分,还可以按照业务的重要度再次划分项目,按照不同类型对项目采取不同的安全要求,以降低安全和开发的工作量。例如只有接口改造的项目,只需要对接口开展安全测试即可,无需开展其他安全测试。
2)安全信息应尽量详细,提升漏洞修复效率
安全工具提供的信息应尽量详尽,例如安全需求报告需要提供配套的安全设计建议和测试方法,安全漏洞报告应包含漏洞的链接、代码位置、修复方法和代码示例,甚至提供可以直接修复漏洞的安全组件,以提升漏洞修复效率。组件分析结果,应提供该组件推荐升级的最小安全升级版本等。
3)安全需求有效传达,功能场景安全评估全面覆盖
通用要求(如输入验证、会话管理、权限控制等基础安全规范)通过标准化培训、案例分享和定期评审等形式覆盖系统所有通用场景;关键业务场景(如转账支付、优惠券核销等涉及资金交易的核心功能)则需组织业务、安全、研发三方联合评审,针对业务逻辑特点制定详细的安全设计规范、测试用例和风险控制措施,确保业务合规性和安全性要求得到全面落实,同时建立动态更新的安全需求知识库并与开发流程深度集成,实现安全要求与业务需求的持续同步。
4)通过"运营+管理",固化开发安全流程
在第三方安全服务合作期内,通过"联合运营+知识转移"模式系统性地沉淀安全技术规范、流程文档、工具配置模板等知识资产,并采用"影子培训"、实战演练和渐进式交接等方式推动行内安全团队逐步掌握核心安全能力;长期通过设立专职安全运营岗位、建立流程监控机制并将安全指标纳入绩效考核体系,确保开发安全流程持续有效运行,最终构建起自主可控、可持续优化的开发安全运营体系。
5)紧急上线机制,残余漏洞跟踪管理
提供紧急上线机制,在某些漏洞暂时无法修复的情况下,系统又须在指定时间上线,系统开发人员可以与项目管理部门沟通,进行临时修复操作,降低风险,或在《系统风险确认单》中进行残余漏洞跟踪管理,确定完成漏洞修复时间。带问题的系统上线后,项目管理部门应紧密监控系统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并实施处理。开发人员可以在下一个版本迭代中修复漏洞。
6)针对性的安全开发培训
由于安全开发需要人人参与,但是不同岗位的人员所需要面临的安全责任又不一样,所以需要对不同岗位的人开展针对性的培训。例如:针对产品经理、架构师,开展安全需求分析和安全设计方面的培训。针对开发人员,需要开展安全编码规范和漏洞原理方面的培训。针对测试人员,需要培训安全测试的相关方法。
作为商业银行的“头号工程”,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的上线,不仅是技术架构的升级,更是一场安全与效率的协同战役。在数字化转型与信创浪潮下,面对Web应用漏洞高发、开源组件风险、API安全等挑战,商业银行需通过系统性规划、技术手段与流程建立等多措并举。默安科技提出的“效率优先,兼顾安全”方案,为行业提供了结合技术手段与管理流程,覆盖从设计到上线等关键环节的实践指南,形成有效的闭环管理,大幅提升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的安全性和合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