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这天,数一数默安那些666的瞬间

2022-04-28

六年前,公司成立之初,默安的三位创始人就有一个宏大的理想:推动一场深刻的网络安全行业革命,为客户真正解决一些安全问题。这个初心至今未变。而对于企业价值观这个问题,三位创始人始终不想定义任何标准。他们一致认为,价值观应该是在企业工作氛围和文化熏陶下,员工潜移默化地按照某些价值观来做人行事,以此逐渐形成的。这样的价值观不会浮在空中,而是牢固地根植于每个人的内心。

一个人秉持什么样的价值观在短期内很难定义。只有在处理冲突或矛盾时,真正的价值观才能显露出来。借着6岁生日,我们采访了几位默安人,请他们讲述在工作中的真实故事,看看默安的价值观是如何在小伙伴们身上逐渐形成和传承的。




1、“你的需求,我很在乎”

高晓燕:默安004号员工 资深前端工程师

从2016年5月入职以来,经历了公司从创业初期到稳定快速发展的整个阶段,晓燕从一个职场菜鸟到现在的资深前端工程师,不管从技术上还是做事的逻辑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她最大的感触就是,公司往前走得很快,要想跟上步伐不掉队,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成长。合格的前端工程师需要在知识体系上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具有坚实的知识基础和不断扩容的知识储备,才能保持跟用户同频,理解什么是他们最需要的。

晓燕说,比如“增加一个按钮”这类需求,其实最后并不意味着一定是“增加一个按钮”的结果。作为一个关心用户需求,知道用户对什么敏感的前端工程师,她的选择可能找到产品经理,问一问这个按钮有什么具体用处,确切地知道这个功能或设计的真正意图,然后再拉上UI设计师一块探讨,到底按钮是不是最佳的交互手段,是否可以给用户一个更贴心更有效的选择。

“产品的界面是用户使用产品前第一个接触到的地方,每一个细微的视觉效果、交互体验都能给用户带去不同的感受,也是衡量一个产品好坏的第一道关口。”晓燕这样感慨。曾经,某位甲方爸爸因为产品的体验与设计做得精致无可挑剔,而给默安投来了橄榄枝,有兴趣进一步了解产品的功能与优势,最终成为正式用户。


吴柏胜: 浙江区域销售

吴柏胜和用户的关系,恐怕就像谈对象一样,从试探到信任,一颗真心慢慢靠近。比如之前,和某大型客户的故事。

相识——那天,吴柏胜第一次到用户现场交流,带着默安创新理念的产品与方案,然而,因为跟以往的思路相比有较大的差异,用户感觉有点“一头雾水”。

相知——秉着真心换真心的原则,吴柏胜一直积极和用户联系,悉心讲解默安产品创新的价值,以及实际应用情况。终于,在一次地市级的攻防演练中,默安作为红队拿到了很好的成绩,这让用户刮目相看,他们深谙“不知攻,焉知防”,很赞赏默安的创新思路。

相守——后来的一次省级攻防演练,用户联系到默安,默安的团队很快到现场进行支持,圆满地通过了这突如其来的“考试”,自此,一段牢固的友谊结下了。

“一直以来,我都把用户放在第一位,真诚待人,百折不屈,我相信,总有一天,用户会看到我们的光。”


2、“此bug无解”变成“此bug已解”

宓佳佳:尚付云原生保护平台 研发主管

尚付(默安最近发布的云原生保护平台)从开始发展到现在,里面所用到的技术都很新,大家无法做到所有的都很擅长。项目成立后,每个人都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技术栈,来满足产品要求,期间自然也遇到了各种难题。

在尚付某一期,需要增加一个功能,要求能支持两种不同的模式,网络上也没有找到类似的场景。最初的方案是只支持其中一种模式,并且要求重启,虽然这种方案是最容易实现的,但是实在不够优雅,团队决定再继续找找方案。

在翻遍某个中间件的几乎所有文档后,发现了一种新的可能性,验证后,发现是可行的,最终采用这种方案,实际的开发过程就是不断写bug、解bug。

在满怀信心准备收尾的时候,现实打脸了,在某云环境上测兼容性的时候,发现有个边界条件会触发严重 bug,负责这个模块的同事修改N次代码后,最终不得不向大家宣布“此bug无解”,一时间项目陷入僵局。

bug 无解,如鲠在喉。两天后这位同事在手机上打开在线的 Linux 内核代码,把相关模块的内核代码全部过了一遍,弄懂了 Linux 这个模块的原理,同时也明白了 bug 是怎么产生的。小小改动几行代码后,“此bug无解”变成了“此bug已解”。

“这只是尚付研发团队一路走来中的一个小插曲,”宓佳佳说:“项目就是不断在这一个个小插曲中成长起来的,不断经历‘发现问题’、‘问题无解’到最终‘问题已解’的过程,而团队成员也随着项目不断学习,不断成长。”


3、“汇聚八方,全力以赴”

陆宏伟:总部安服工程部负责人

去年7月底,默安科技特别组织了一次全国范围内的攻防联合演习活动。这次活动相当大型,跨区域、多部门,这是默安的第一次,也是很多人的第一次。

陆宏伟在其中扮演的,便是调动各方资源、组建团队、制定方案的统筹者角色。陆宏伟的安服团队输出方案、玄甲实验室搭建环境、技术支持部协调网络跟服务器资源、市场部负责内部宣发……还涉及到华北、华东、西南、华中、华南多个区域的支持。

“大家在不同的地方一起使劲,一起把‘房子’盖得更漂亮,更牢固。”

正式演练那天,安服工程师戴志康日夜一直盯着,既做裁判,又得保障各地靶场的平稳运行,与此同时,由于其他项目的需要,有人不得不中途撤下来投奔项目,这时候又不断有其他人补上来。攻击组和防守组共有14支战队,裁判组共计8名资深专家,后勤组多位人员负责演练期间的后勤保障。鏖战三天两夜,全程没有一个缺位、一次断线。

演练结束,全部攻击队拿到了shell,大多数队伍成功突破到DMZ、PRODUCT区,能力突出的队伍到达DEV核心区并打穿靶场。每支防守队均凭借突出的漏洞发现和修复能力,对成功突破边界的攻击事件均作出及时有效的应急处置,并溯源近10名攻击者。

“一根筷子易折断,10根筷子抱成团。默安的每个部门都是非常优秀的,一旦大家联合起来,就会汇聚出强大的力量。大家在不同领域贡献自己的力量、齐心协力完成好一件事情,我相信这样的团队会在未来的客户服务中表现得更加出色。”

 

4、“他变了,他没变”

胡元胜:战略合作部负责人

胡元胜,大家亲切地称呼他“老胡”,默安科技战略合作部负责人,加入默安之前在一家外资企业任职,工作四平八稳,旱涝保收。老胡来默安的时候,公司刚刚60多人,坐落于梦想小镇。老胡的梦想是,借助头部大厂之力,将默安的创新型产品卖到广袤的各行各业去。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瘦弱得一塌糊涂,在接触了一些大厂负责合作业务的人之后,老胡打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跟头部大厂打交道,就像一个寒酸女婿取了豪门家的姑娘,门不当户不对,想要谈合作,却在体量和成熟度上与对方差距悬殊,四处碰壁。

即便如此,前期老胡还是做了各种探索,拉着默安内部产品技术部门一起做了很多交流,开展商业模式的探讨,尝试进行产品对接与方案组合,但是进展并不是很顺利。2019年初,开始尝试和某头部云厂商和ICT厂商进行合作,尝试了多个不同的产品。这期间,最难受的就是,竭尽全力协调公司内部各种资源,完成双方的产品对接,从开发、测试、上线发布、商务定价等全部繁琐流程之后,却并没盼来预想的产出。

“我知道已经到了紧要关口,自己要挺住,如果放弃意味着前功尽弃。”这是当时老胡最真实的想法。

终于,黑暗之后的黎明还是来了,国内开展规模空前的攻防演练,公司的产品在细分领域被第三方权威机构认可,在客户侧得到了不少赞誉,业界对安全产品实战实效的重要性逐渐达成了共识,默安借助在欺骗防御领域与安全开发领域的沉淀,迎来了发展的窗口期,团队在这期间随之扩容,老胡的合作业务也逐步得到成长。

当时选择来默安,老胡是想在自己平静的人生中翻起一些波澜,但在之后,却出现了自己始料不及的各种状况,作为一家技术创新型的初创安全厂商,想要借助合作伙伴之力,将产品的价值迅速传递到更广阔的用户手中,是一个非常需要战略定力的事情,几年下来,默安取得了数十倍的增长,外部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幸的是,他内心的坚持没有变,坚信默安的创新产品有市场空间、最终定会受到用户接受与认可,无论是直销,还是与头部大厂的合作,殊途同归。

 

5、“难忘的激情岁月”

王哲:安全研究院产品经理

从技术运营到产品经理,一路走来,王哲带着幻阵(默安欺骗防御体系中的“扛把子”产品)经历一次次的版本升级,幻阵的成长,也是他的成长。当问到他这几年有什么难忘的回忆时,他目光闪烁,只道起那件对他来说触动很大的事。

今年元旦,有个非常紧急的大项目招投标,需要现场测试。产品是定制化的,如果按照正常的工作量,面对这样的需求,至少要两周才能完成。而在当时,留给他们的仅有五天时间。

恰逢假期,人都是分散的,为了调动各方资源,王哲费了不少力气,从研发到测试再到中台,把能找的人都找齐了。开标当天的凌晨,本来已经把所有的功能都测完了,临时又多了新的需求,不得已,只能连夜摇人一起做需求写代码。为了节省时间,项目经理还睡在了公司。

默安没有加班文化,牺牲掉开年的第一个假期,并不是哲哥的初衷。但是,因为向客户做出了承诺,有了承诺,就必须要遵守。“我和大伙儿都是这么想的,我们既然说了能够做到,那我们就一定要做到,这不是中不中标的问题,这是信誉问题,事关做人的原则。”他说:“当然,能把不同地方的我们凝聚在一起的,除了诚信,还有热爱。”

诚然,安全行业具有特殊性,是热爱,让他们无时无刻充满斗志,随时随地保持着线上联络、做好应急准备。他们用一个又一个这样的事例,拼接出了让王哲难忘的激情岁月。

“其实不是很想提我个人,毕竟每件事的成功,都离不开大家的功劳。我们尽自己所能,一起努力,一起打拼,把客户需要的给到客户,这就够了。我作为这些故事中的一员,能够展现自己的价值,这是我的荣幸。”

 

6、“我在默安找回初心”

陈泽超:玄甲实验室负责人

图片“技术就是我的初心。”曾经,陈泽超是个心高气傲的小伙子。他爱好安全,精通技术,却不甘于南方海岛城市的安逸,辞去了某上市国企的工作,开始创业。

可创业哪有这么容易?他一再受挫,家人、朋友、爱人的不理解,让他像一只被折断了翅膀的鸟儿,跌入人生的低谷期。直到有一天,一个在默安工作的朋友问他:“我们公司的团队氛围挺不错的,你要不要来试试?”

于是,他来到默安,遇见一群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开启全新的生活。

在默安的日子并非一帆风顺。某次大型活动期间,大部分项目被友商拿下,这让陈泽超险些陷入过去失败的痛苦中,可是,环顾四周,却没有一个人沮丧抱怨,大家都在积极想办法。

“我是不是也可以?”在这种氛围的感染下,他积极与多个部门沟通,将技术和业务相结合,最终拿下这次活动的部分项目,帮助公司赢得了活动主办方的高度认可。后来的时间里,也有大大小小的挫折,但他不低头、不认输、乐观面对前行路上的荆棘,走得越来越远。

之后,他创办了玄甲实验室——这是一支默安科技旗下的攻防技术研究团队,该团队研究并响应多个行业重要漏洞,率先完成红队武器化,通过搭建完整的攻防体系,做出行业内首个OSINT红队平台,并在各类省、行业攻防演练中名列前茅,获得多个安全大赛奖项……

“我在网安行业沉浮多年,高光过,也失败过,是默安的同事们给了我力量。这群人热爱技术,就像最开始的我一样,他们让我找回初心,让我学会了乐观豁达,让我变得越来越好。”




默安人的价值观


因为有尚付研发团队的一丝不苟、不畏挑战,才有“此bug无解”变成了“此bug已解”,专业与创新相辅相承,专业意味着在面对难题时不畏挑战、不断寻找新方案,而创新就蕴含在这些难题中。

老胡在加入默安时,并没有想到未来的路会这样艰辛。无论公司产品有多少次迭代、合作伙伴与最终用户的需求有多少未知的变化,他能做的就是拥抱它们,以不变的用户价值应万变。

陆宏伟和王哲带领着各自的团队,谱写一个个的光辉事迹。他们用行动诠释着团队合作的精彩,也在时间的验证下将诚信与激情娓娓道来。

晓燕与柏胜,两位的岗位虽然处于用户服务链条的不同位置,但能够不约而同地将为用户提供价值作为自己工作中的第一风向标。不得不说,这种默契并不是一种偶然。

陈泽超,年纪轻轻就勇于尝试,体会了大部分同龄人还未品味过的人生苦涩。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使他迎风而行,一路远航。


每个成员的价值观须经实践检验、经时间历练。价值观匹配的团队其实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只有这样的志同道合才能成为具有凝聚力的团队,真诚相待,为同一个目标而努力。


默安科技的

愿景:  

值得信赖的安全伙伴

使命:

引领下一代安全防护体系

价值观:

用户第一  专业与创新   团队合作

拥抱变化  诚信与激情   乐观豁达